校長媽部落格搬新家了!

因「Yahoo!奇摩部落格將於2013年12月26日終止服務」故將原部落格資料搬移至本Blog,先前Po文請點此參閱

2014年2月5日 星期三

洪蘭/教育,讓我們不再是「it」

教育,讓我們不再是「it
【聯合報洪蘭】2014.01.18
教改有許多值得檢討的地方,不過最近發現我們的教育還是有進步,至少現在的學生比較會思考,也比較敢問問題了。
鹿鳴國中老師楊志朗在他的新書《偏鄉老師如何用閱讀翻轉孩子的一生》中說,學生問他:老師,「車胤囊螢」,他的時間都花在抓螢火蟲上,怎有時間讀書?「孫康映雪」,遇到沒下雪的日子,怎麼辦?他很高興學生上課終於不再照單全收了。
我前幾天上課也碰到同樣現象,學生問:老師,你不是叫我們做事要全力以赴嗎?為什麼又說退一步,海闊天空?你要我們拚命,又要我們不計較,這不是矛盾嗎?
問得好,這差別在是否操之在己,若是,那麼一定要全力以赴,不要因為少做一點而讓自己遺憾終身。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悔恨,所以一定要盡其在我,即使不成,也沒有遺憾。但是如果是操之在人,那就不可強求,這時要懂得「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」,鑽牛角尖會得憂鬱症。我們在審查會議時,常看到一個本來可以通過案子,只因有一個人出來反對,就不會過了,因為沒有人願意做壞人。因此即使有九成把握,這不在自己控制的一成,就可能陰溝裡翻船,所以在台灣做事一定要有最壞的打算。
印象最深刻的是吳成文院長告訴我,他經歷了六任行政院長才把國家衛生研究院辦起來:你必須耐心的跑公文,恆心的持續溝通,信心的相信在自己辭世之前,這件事一定可以辦好。為什麼人事這麼難弄呢?
人是演化而來的,動物的本性是自私,在大自然中多吃一口可多活一天,但是經過了教育,學會了禮義廉恥,就脫離了動物成為人了。英文對嬰幼兒的代名詞是it,因為嬰兒沒理性,遵循的是動物生存法則,所以叫「it」。等進了學,有理性了,才是人,這時才用「he」和「she」。所以人需要接受教育,使能超越動物的本性。
有位父親跟我說:暑假時,他帶著八歲的孩子去迪士尼樂園排隊等坐雲霄飛車,當好不容易輪到他們時,他兒子回頭看到一位老太太排在他身後,就對老太太說:after you,讓她先玩。他說在那一剎那,他的眼淚奪眶而出。他知道他孩子長大了,是「he」而不是「it」了。
對人的教育也是要有耐心、恆心和信心,天下事很少是黑白分明的,人也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,好人偶爾也會做些昧良心的事,只是這些事會使他不安,這個不安的感覺會使他下次做壞事時多考慮一下。人只要有良心都不是壞人,所以周處才能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顏習齋說:惡人之心無過,常人之心知過,賢人之心改過,聖人之心「寡」過,他不說無過,因為他知道人不可能不犯錯,知過能改就善莫大焉,所以人要教育。
在總預算中,教育的經費最不能砍,教育給了我們理性,讓我們做出最佳(optimal)的選擇,這選擇不見得是最好,但最適合當下的情境,讓我們在說不準的環境中,處之泰然。
(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)
2014/01/18 聯合報】http://udn.com/

沒有留言: